开放教育

开放教育

2013年春季开放教育招生创历史新高
作者:陈青梅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13-03-14 00:00        来源:招就中心

3月10日,2013年春季开放教育招生复审及数据上报工作顺利完成。全省复审通过并上报中央电大13985人,其中本科4320人,专科8130人,“一村一”1535人。数据显示,这次招生创下开放教育招生以来的春季招生历史新高,为我省近期开放教育招生工作再添硕果。 

在本季招生工作中,全省11所分校(学院)有9所超额完成任务,黔东南分校和铜仁分校任务完成率超过了200%,黔东南分校单季招生即完成全年开放招生任务数,形势喜人。各单位完成任务情况如下: 

2013春季各分校学院开放教育招生任务完成比排位表 

排名

分校(学院)

春季招生任务

现招生完成数

任务进展比例

黔东南分校 

883 

2202 

249.4% 

铜仁分校 

930 

1860 

200.0% 

遵义分校 

1625 

3211 

197.6% 

安顺分校 

551 

769 

139.6% 

黔西南分校 

707 

983 

139.0% 

毕节分校 

929 

1196 

128.7% 

成开院 

1657 

2048 

123.6% 

六盘水分校 

422 

507 

120.1% 

水钢分校 

202 

236 

116.8% 

10 

黔南分校 

730 

711 

97.4% 

11 

贵阳分校 

410 

262 

63.9% 

总计 

9046 

13985 

154.6% 

本季招生总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162人,同比涨幅18.3%,共有9所分校均实现了正增长,同比情况如下: 

序号

分校(学院)

2012

2013

同比

铜仁市分校 

761 

1860 

144.42% 

遵义市分校 

2451 

3211 

31.01% 

贵阳市分校 

200 

262 

31.00% 

黔东南州分校 

1720 

2202 

28.02% 

六盘水市分校 

433 

507 

17.09% 

安顺市分校 

664 

769 

15.81% 

黔西南州分校 

879 

983 

11.83% 

毕节市分校 

1160 

1196 

3.10% 

水钢分校 

250 

236 

-5.60% 

10 

成开院 

2182 

2048 

-6.14% 

11 

黔南州分校 

1123 

711 

-36.69% 

总 计 

11823 

13985 

18.29% 

此次招生实现了2013年招生的“开门红”,大大鼓舞了全省招生工作人员的士气,也为全面完成全年招生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这一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学校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,离不开全系统招生团体的密切配合,离不开招生帮促、招生奖励等多项机制和举措的深入落实。 

自去年12月全省电大招生工作会宣告2013年春季招生工作启动后,各分校和学院狠抓“三早”方针的落实,紧锣密鼓地做好春季招生的各项准备和生源发动,有条不紊地部署各项招生任务。省校各帮促组在招生会后即着手展开帮促工作,严格遵守“计划、实施、总结”的“帮促三步走”原则,做到了在帮促前拟定详细的帮促工作计划,对各帮促点的招生任务及现状进行深刻剖析、对每一位帮促人员与帮促对象进行点对点分工安排、对帮促的具体工作内容提出严格规定和要求;在帮促的过程中则配合注册、引荐合作、参与座谈、反映问题、一一落实工作细节,为本季招生的顺利完成做出了重大贡献。 

今年春季,在校领导和继续教育学院的指导和协调下,“一村一”招生合理调配招生计划,通过省级财政为主,地方财政为辅的方式,全面解决了2012年“一村一”招生遗留问题和今年“一村一”的招生计划问题,使1535名新生均顺利注册,出色完成了本季“一村一”招生任务。 

整个招生期间,招就中心根据学校安排,在招生宣传、计划调整、帮促落实等方面下发了通知,明确了重点,细化了节点,并随时检查督促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。继续以短信方式公布和督促全省招生进度,随时掌握和分析全省招生情况。继续发挥与各分校、帮促组的“信息中枢”的作用,保持与中央电大的密切联系,顺利解决了后期产生的招生计划、专业申报等问题。为了顺利完成本季招生任务,中心人员连续一个月没有周末,不间断工作,从宣传资料的印制发放、广告的刊载,从电话询问到QQ群解答,从招生数据的催报统计到计划的调整、追加和复审检查等,切实做到了利用一切时间,全心全力为分校(学院)做好服务。 

通过全省电大招生系统的共同努力,我校今年春季开放教育招生成绩喜人,下一步,我中心将进一步做好资格校验、工作总结等系列后续工作,为秋季招生做好充分准备。 

附件 

  •